过了八达岭,气温就比城里低了一些;再过了延庆,气温就又低了一些。赤城的温度应该比城里低了四、五度,非常凉爽。酒店里的房间好像都没有安装空调,房间里只是配套了一架电风扇,看那牌子也不认识,可能全河北也就是安装了二、三千架。当晚在没有空调的房间睡了一个好觉,连电扇都没有启动,也没有蚊子来打扰。县委招待所餐厅的早餐一般都是供应的乡式经典套餐,一个馒头、一个花卷、一碟咸菜和一只鸡子儿,粥管够,既简单又营养丰富。我们今天要去考察一下当地的电力工业发展现状。路经县城中心,当然也要顺便参观。这个县城沿着二条河展开,东边是那个白河,现在水量太小,不能叫河;中间有一条汤泉河,有橡胶坝拦截蓄水,是县城里的景观。这里既然是离北京很近,当然其历史就非常久远,想当年山顶洞人分头下山的时候肯定要行至此方,因此尧在世的时候就把这里划作自己的地盘。但是那个时候也就是适宜人类居住,后来慢慢就山清水秀了,不仅引无数英雄竞折腰,也引来无数匈奴、鞑子匪帮,因此就有了土长城。为了提升军力,这些土长城逐渐升级为砖石结构,还住了军。这地方成立县衙大概有一千年了,如今那个时候的县太爷府早都没了,连县太爷的城墙都没了,就留下一座钟鼓楼在城当央。不过县里对这座钟鼓楼还是修缮得不错的。
城楼子上刻着“明舊”二字,不过“舊”的草字头给改成了宝盖儿。估计这是清朝的哪位皇上题的,清朝的皇上就爱改汉字,瞎写一气,要不就是多一笔;要不就是少一笔;还瞎换偏旁部首,就是中文没太学好。你看那楼下有个农民开着三轮车过来正要摆开架势卖菜。我们觉得这里真凉快,可是人家当地人大夏天“却道天凉好个秋”,大穿棉袄外套。
你别看这钟鼓楼修缮地挺好,周边的民房可还是多年前的老样子。
刚才说去考察当地的电力工业,这里不在煤炭的矿脉上,也不在重载铁路沿线,火力发电量肯定为零。看那个县城里的橡胶坝上也没有水轮机房,城外的白河涓涓流水上游倒是有一个水库,我们昨天还在那里吃了水库鱼。我们昨天仔细目测了那个云州水库的库容和大坝落差,测算它的可利用水能顶多维持一个不到一百千瓦的电站,基本可以忽略不计。那么我们考察什么电呢?原来,这张家口是华北地区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地方,是著名的风口,当地人说这里“一年就刮一次风,从大年初一刮到大年三十”。张家口地区到处都修建了风电场,上次我们在崇礼也见识过。光是看风电场很危险,你要是盯着那个旋转的风车看,一会儿就蒙圈儿了,搞不好就会从山梁上掉下来翘了。我们要结合其它风景一起看,这里的风电场有一部分是建在侏罗纪冰川遗迹上的,我们就去那里看看。
当地的旅游介绍上说这个冰山梁是侏罗纪冰川遗迹,就是第四纪冰川。关于中国的第四纪冰川遗迹,学术界仍然有很大的争议。李四光代表的一派认为很多地方都有第四纪冰川的遗迹。而另外的一派则认为中国中东部基本没有第四纪冰川遗迹,那些都是古代泥石流的冲积物。这个冰山梁就属于争议范围内,按照另一派说法,华北地区根本没有形成山岳冰川的水、热和地形。
我们顺着山路看山景,到处都是郁郁葱葱,满山开着野花。
山脚下有弯弯的小溪,青青原上草和潺潺流水,还有雄赳赳的大树。大家禁不住停下匆忙的脚步,来到溪边树下,踩一脚青青的草;喝一口清清的水。
来了一群羊,群喝那清清的水。
我们和羊倌儿攀谈起来,他说一共养了二百多只羊,半年左右可以卖掉,每只能卖一千多块钱。最后留下四、五十只大羊过冬,明年再接着养。这样看来,口内口外的羊民日子过得还可以。
上车再开一会儿就到了冰山梁,山顶上安装了很多大风车。
山坡上的这些碎石据说都是冰川移动时带下来的。说实在话,我看不出来那些碎石和泥石流遗迹有什么不同,要有相当的地质学知识才能辨认。
他们管这个石头叫“佛手”,上边有冰川擦痕。
这样的怪石还有不少。
怪石后面藏着大风车。
县里在山上还修了一个观景台,在这里可以远眺群山。
下三路赏野花。
上三路观白云。
这个赤城县地界儿除了大山还有沟壑。
顺着沟壑就能看到另一处地质景观,当地人管这个叫作“丹霞地貌”,当然这个和丹霞那里地貌的规模和形状复杂都没法儿比,但是也算是华北地区一景。
看完了这个丹霞地貌,我们活动的下半场也结束了。其实这个赤城县还有一些可以玩儿的地方,有一处温泉可以冬天来泡;还有几处古寺庙可以随时去拜佛烧香。我们这次行程有限,留着那些地方下次来看,或者让其它的游客替我们去看吧。
这次行动很圆满。
相关阅读
旅游小贴士